01 影响力的武器-武装自己
按一下就播放
固定行为模式特定:每一次,构成模式的所有行为几乎都是按相同的方式、相同的顺序发生的。
我们在要别人帮忙的时候,要是能给一个理由,成功的概率会更大。
渔利的奸商
以柔克刚
对比原理。
售货员先展示昂贵的物件更有利可图。
02 互惠-给予,索取,再索取
正是因为有了互惠体系,人类才称为人类。
互惠原理如何起作用
互惠原理所向披靡
互惠跟喜不喜欢之间没有联系。
互惠原理适用于强加的恩惠
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,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。
互惠原理可触发不对等交换
亏欠感让人觉得很不舒服。
违背互惠原理,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,是不受社会群体欢迎的。
互惠式让步
倘若有人对我们让了步,我们便觉得有义务也退让一步。
互惠原理迫使接受了对方让步的人以同样的方式回应。
由于接受了让步的人有回报的义务,人们就乐意率先让步,从而启动有益的交换过程。
先提出一个大请求,再提出一个小请求。
最初的请求要是极端到了不合情理的地步,便会产生事与愿违的结果。
拒绝-后撤手法能提高责任感和满意感。
如何拒绝
倘若别人的提议我们确实赞同,那就不妨接受它;倘若这一提议别有所图,那我们就置之不理。
03 承诺和一致-脑子里的怪物
一旦做出艰难的选择,人就很乐意相信自己选对了。
事实上,我们所有人都会一次次地欺骗自己,以便在做出选择之后,坚信自己做得没错。
言出必行
信仰、言语和行为前后不一的人,会被看成脑筋混乱、表里不一,甚至精神有毛病的。另一方面,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个性坚强、智力出众挂钩,它是逻辑型、稳定性和诚实感的核心。
承诺是关键
在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,因为一旦统一了,它就有可能影响我们的自我认知。它不仅能提高我们对分量更大的类似请求的顺从度,还能使我们更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应的小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。
奇妙的行为
行为是确定一个人自身信仰、价值观和态度的主要信息源。
众目睽睽
公开承诺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。
每当一个人当众选择了一种立场,他便会产生维持它的动机,因为这样才能显得前后一致。
额外的努力
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,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。
费尽周折才得到某样东西的人,比轻轻松松就得到的人,对这件东西往往更为珍视。
对于一个想要建立持久凝聚力和卓越感的团体来说,入会活动的艰辛能带来一项宝贵的优势。
内心的抉择
只有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,我们才会为自己的行为发自内心地负起责任。
“抛低球”手法:先给人一个甜头,诱使人做出有利的购买决定。而后,等决定做好了,交易还没最终拍板,卖方巧妙地取消了最初的甜头。
如何拒绝
我们必须避免愚蠢的死脑筋。
“要是时间能够倒流,我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吗?”
04 社会认同-脑子里的怪物
社会认同原理
在判断何为正确时,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。
我们对社会认同的反应方式完全是无意识的、条件反射式的,这样一来,偏颇甚至伪造的证据也能愚弄我们。
认为一种想法正确的人越多,持有这种想法的人就越会觉得它正确。
死亡原因:不确定
一般来说,在我们自己不确定、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、意外性太大的时候,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。
多元无知效应似乎在陌生人里显得最为突出:因为我们喜欢在公众面前表现得优雅而成熟,又因为我们不熟悉陌生人的反应,所以,置身于一群素不相识的人里面,我们有可能无法流露出关切的表情,也无法正确地解读他人关切的表情。
在需要紧急求助的时候,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,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,搞清楚自己的责任。
有学有样
我们在观察与我们相似的人的行为时,社会认同原理能发挥出最大的影响力。
我们会根据他人的行为来判断自己怎么做才合适,尤其是在我们觉得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时候。
在自杀事件上头条新闻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改变出行方式,能提高我们的生存概率。
对暴力事件大加报道,会让可怕的结果落到相似的人身上。
如何拒绝
面对明显是伪造的社会证据,我们只要多保持一点警惕感,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了。
05 喜好-友好的窃贼
我喜欢你的理由
外表魅力
光环效应指一个人的某个正面特征就能主导其他人看待此人的眼光。
相似性
请求者会假装跟我们有着相似的背景和兴趣。
恭维
我们特别喜欢听人恭维奉承。
接触与合作
条件反射和关联
我们展示积极的联系,隐藏消极的联系,努力让旁观者觉得我们更高大,更值得喜欢。
每当我们的公众形象受损,我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欲望,宣扬自己跟其他成功者的关系,借此恢复自身形象。
在我们以个人成就为傲的时候,我们不会沾别人的光。
这类人的行为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:他们的成就并不来自本身。
如何拒绝
一旦发觉自己对顺从专家的好感超出了该场合下的正常程度,就要唤出防御了。
06 权威-教化下的敬重
权威高压的力量
通过米尔格拉姆的实验证明权威的压力会让人们服从。
盲目服从的诱惑和危险
很多情况下,只要有正统的权威说了话,其他本来应该考虑的事情就变得不相关了。
内涵不是内容
头衔
头衔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,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。
衣着
身份标志
如何拒绝
提高对权威力量的警惕性。
可以问自己两个问题:
- “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?”
- “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?”
多想一想专家会不会因为我们的顺从而得到好处。
07 稀缺-数量少的说了算
物以稀为贵
机会越少见,价值似乎就越高。
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怖似乎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,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。
逆反心理
基本可以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,迅速、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。
机会越来越少的话,我们的自由也会随之丧失。
保住即得利益的愿望,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。
最佳条件
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,最容易教出反叛心的孩子。
渴望拥有一件众人争抢的东西,几乎是出于本能的身体反应。
如何拒绝
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,就变得更好吃、更好听、更好看、更好用了。